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讲座 > 教你如何快速识别和预防“中风”
医生入口
登录

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获得者

陕西省名中医

赵晓平  教授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第二届中国中西医结合贡献奖获得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外科区域性中医诊疗中心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国家医保局基本药物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评审专家,陕西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方药量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副会长,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外科分会主委,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工作先进个人,陕西省第六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陕西省健康陕西科普首聘专家,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原院长/党委书记,咸阳市政协常委,咸阳市第一届杰出贡献人才奖获得者,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医院管理和中西医结合外科专业的诊疗和研究工作,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脑血管病、脑肿瘤、脑损伤、脑积水、癫痫、急腹症等。对脑胶质瘤、高血压脑出血、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有独特的见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陕西省重点产业链研发项目等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5项。获“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140篇,主编、参编著作7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9名,博士研究生4名,其中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优秀毕业生3人,优秀毕业论文6人;培养全国中医创新骨干人才2名,全国“西学中”骨干人才2名;陕西省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2人。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15594895558

联系邮箱:ZMY478541@qq.com

出诊时间:8:00-3:00

教你如何快速识别和预防“中风”

教你如何快速识别和预防“中风”

2022-09-09
1221

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口中常说的“中风”,即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病。一般来讲,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脑血管病目前已跃升为国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但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所以今天我们主要聊聊关于脑卒中的那些事! 

图片1.png  


脑卒中有哪些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

可干预因素: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心脏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生活方式等;

危险1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家庭血压监测的高血压为≥135/85mmHg。建议35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有高血压和/或脑卒中家族史的患者应增加血压测量次数。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测量1次血压,以调整服药剂量。

图片2.png

危险2 血糖异常 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更低,且不同年龄段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均有增加。糖尿病的筛查建议从30~45岁之间开始,若未发现糖尿病建议其每3~5年复筛,高危人群及早进行筛查。

图片3.jpg

危险3 血脂异常 20岁以上的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对于缺血性心血管病及其高危人群,则应每3~6个月测定1次血脂。在满足每天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 

危险4 心脏病 相比非心源性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更严重,且出院时及发病6个月后预后也更差。

危险5 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呈正相关,颈动脉狭窄程度在 50%~99%的无症状患者,每年脑卒中风险为1.0%~3.4%,药物治疗可使其发生率降低至≤1%。

图片4.jpg

危险6 生活方式

       吸烟 吸烟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危险增加近2倍。同时,被动吸烟同样也是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饮酒 饮酒者应减少饮酒量或戒酒。对于不饮酒者,建议保持不饮酒。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即使是少量的酒精摄入也不能为心脑血管提供保护。

       缺乏锻炼 建议健康成年人从事有氧运动,每周3~4次,每次持续约40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每静坐1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

       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针对亚洲人群推荐的BMI切点:<18.5kg/㎡为消瘦;18.5~22.9kg/㎡为正常;23.0~27.4kg/㎡为超重;≥27.5kg/㎡为肥胖。目前BMI增高和腹型肥胖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膳食营养 每天饮食种类应多样化,同时降低钠摄入量及增加钾摄入量,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脑卒中风险。推荐的食盐摄入量≤6g/d;每天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摄入新鲜蔬菜 400~500g、水果 200~400g;适量鱼、禽、蛋和瘦肉,平均摄入总量 120~200g;各种奶制品相当于液态300g;烹调植物油<25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每天<50g,最好<25g。

危险7 偏头痛 偏头痛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风险,该风险在有先兆症状、高发作频率、育龄期(<45 岁女性)或口服避孕药的偏头痛人群中最为明显。

危险8 睡眠呼吸障碍 习惯性打鼾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睡眠呼吸障碍可以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复发率和致死率。

突然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

图片6.png

总之,首先我们要以预防为重,最大程度消除脑卒中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其次对于脑卒中的可疑症状,要保持敏感,切不可大意,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到医院急救,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资料:

1.中国脑卒中防治指导规范(2021年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返回